韩国服务器

王安石的“三流作品”,却被韩国人写入文学史!管窥《明妃曲》

王安石的“三流作品”,却被<a href=韩国人写入文学史!管窥《明妃曲》”/>

 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思想家,在文学上颇有造诣,名列唐宋八大家。

 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上,也不乏王安石的名篇——

  比如《梅花》中的“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;”

  再比如《登飞来峰》中的“不畏浮云遮望眼,自缘身在最高层。”

 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位大文豪,在韩国的文学史上,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  只是与中国不同,韩国人最爱的王安石作品,不是中国妇孺皆知的《梅花》、《登飞来峰》,而是吟咏王昭君《明妃曲》。

  从中国古典文学评论笔记来看,有宋一代,《明妃曲》只算得上二流作品,是佳作,但非杰作,而在王安石的作品中,大约只能称得上是三流作品。

  韩国人却极其推崇王安石《明妃曲》二篇,称“昔人以为辞格超逸,诚不下永叔”,永叔也就是指欧阳修,唐宋八大家中,欧阳修和王安石在韩国的人气,甚至比苏东坡还高!

王安石的“三流作品”,却被<a href=韩国人写入文学史!管窥《明妃曲》”/>

  到了15世纪,古代韩国的著名文人徐居正,专门写诗赞王安石:“杜鹃当日哭天津,天下苍生万事新,相业早知能误世,半山端合作诗人。”

  这意思是,王安石文采惊天动地,可惜变法祸害了黎民,误了名声,其中的政治态度我们不多言,但显而易见,他对王安石的诗才也是极尽推崇。

  稍晚的李荇也表达了对王安石《明妃曲》的喜爱:“平生心喜半山诗,多病年来力已疲。”翻译成白话大意就是:“我爱王安石的诗,爱到精疲力竭还生了病……”

  乃至到了近代,韩国人河达弘还以明妃曲为例赞叹王安石:“公(王安石)之文岂申韩杨墨之比哉? 公博通韦史,尤深于六经,发而为文,其旨远, 其语庄,深沈简劲,当不下于西汉文章,非深有所得而能有至者不也? ”

  言下之意,王安石的明妃曲,旨远、语庄、深沈、简劲,杨朱、墨翟(即墨子)等其他大家根本不能比!

  要知道,此时已经是19世纪,也意味着韩国人对王安石的推崇,已然成了某种文化传统。

王安石的“三流作品”,却被<a href=韩国人写入文学史!管窥《明妃曲》”/>

  话说回来,你是否也心怀疑惑:为什么韩国人推崇的是《明妃曲》,而不是《梅花》等诗呢?

  《明妃曲》分上下两首,是王安石吟咏王昭君的诗作,意境空阔苍茫,形象淡远纯朴,把王昭君塞外孤绝的身影描摹得立体生动,其中的佳句比如“寄声欲问塞南事,只有年年鸿雁飞”,又比如“可怜青冢已芜没,尚有哀弦留至今。”

  请注意,这首诗所蕴含的,是大国的弱女子、身居塞外胡地的悲凉心境,而这种心境,恰恰就是韩国人的民族心境。

  在历史上,韩国是中国的藩属国,且是内藩,以“小中华”自居。在韩国的民族心态上,明妃就是韩国的人格化——

  一来,韩国对中国事大,是天朝上国在北部边境的“兄弟”,衣冠文字,系如中华;

  二来,韩国身处北地胡天,朝鲜半岛向西的草原,即是匈奴的故地,而古代周遭,皆是游牧民族,这一点也与王昭君相似。

王安石的“三流作品”,却被<a href=韩国人写入文学史!管窥《明妃曲》”/>

  换句话说,韩国人之所以推崇明妃曲,是因为在明妃身上,看到本国、本民族的悲凉、孤愤与对天朝的神往。

  韩国以明妃自比,自然对明妃曲更加感同身受。

  由此,我们可以看出,民族心理是建构在历史基石上的群体无意识。

  哪怕韩国如今举起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大旗,对历史大肆修改,但基于历史而产生的集体无意识,仍作用在韩国民族身上。

  乃至如今,明妃曲,仍是王安石在韩国最为人所知的作品。历史修改不了,它早已成为民族的血液,无法洗去。

王安石的“三流作品”,却被<a href=韩国人写入文学史!管窥《明妃曲》”/>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韩国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韩国服务器网联系。

[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