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服务器

消化一下:自称“姜子牙后代”的韩国总统,卢泰愚一生如何“荣辱参半”

  

  大家好,我是在观网陪你看世界的谷智轩。10月26日,这个响起“命运枪声”的日子,韩国前总统卢泰愚逝世,享年89岁。卢泰愚这个人,想必看过韩剧《第五共和国》的小伙伴都不陌生,不过他真正发光发热、给韩国留下点政治遗产的时候,是在之后的“第六共和国”时期。卢泰愚接了全斗焕的班,在1988至1993年担任韩国总统。期间,他对内开启了韩国的“民主转型”之路,对外施行“北方外交”政策,对1992年中韩建交,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还自称是“山东人、姜子牙的后代”。当然,他的结局,也不负韩国总统“全球最高危职业”之名,和全斗焕一起,连续接受了27轮法庭公审,史称韩国“世纪大审判”。两人一起同过窗,一起扛过枪,一起分过赃……还一起做过什么?欢迎大家在公屏上猜一猜。总之,这张法庭“牵手照”,见证了两人一生的爱恨情仇。

消化一下:自称“姜子牙后代”的<a href=韩国总统,卢泰愚一生如何“荣辱参半””/>

  外界对卢泰愚的评价,非常两极分化。韩联社用“荣辱参半”一词来概括,我觉得还是比较恰当的。本期《消化一下》就来聊聊,这位开启了韩国“民主之路”的总统,为什么一生“荣辱参半”。

  1932年,卢泰愚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一个农民家庭,7岁丧父,家道中落,全靠亲戚资助,才读完中学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,18岁的卢泰愚自愿加入了学生义勇军,但没有直接参战。1951年,卢泰愚考入了“韩版黄埔军校”——陆军士官学校,成为陆士11期的学员,而全斗焕正是他的同班同学,两人性格互补,关系非常好。这个陆士11期,可是大名鼎鼎,甚至可以说,对战后整个韩国的历史,都产生了深远影响。“全卢二人组”,后来能把握韩国的军政大权,基础是一个叫“一心会”的政治小团体。这个小团体,原本是陆士11期的同学联谊会。全卢二人在读书的时候,先拉了三个同学,成立了“五星会”,全斗焕在里面自称“勇星”,卢泰愚叫“冠星”。在座的各位上小学的时候,是不是也这么中二过呢?两人毕业之后,“五星会”渐渐扩大,1963年左右增加到了10人,改名“一心会”,之后的每年,都会在士官学校当年的毕业生里,吸收10人左右,到了1979年朴正熙遇刺的时候,共有220名成员。

  顺带讲两句“一心会”。这种小团体,最大的用处就是你拉我,我顶你——大佬平步青云,也会提携小弟一把,小弟上位了,就会反哺大佬,成为大佬巩固权力、继续往上爬的基石。“一心会”的元老们相互帮衬,提携后辈,不断在军界扩充势力,在“双十二政变”的时候,大多都已经身居要职,所以才能借朴正熙遇刺的时机,众星拱月一般,把全斗焕拱上位。所以大家以后同学聚会要多参加,同学之间呢,能帮就帮着点,指不定哪天就改变历史进程了呢。

  全斗焕这个人,“背刺”成习惯了。朴正熙政变,全斗焕为表忠心,举报了自己的老校长;朴正熙和“一心会”算账,全斗焕为表忠心,又举报了同为“一心会”核心成员的尹必镛。不过,全斗焕对卢泰愚,却是异常信任,因为这两人实在是太铁了。全斗焕去美国留学,卢泰愚也去美国留学,全斗焕回来教书,卢泰愚也在同一个地方教书,全斗焕上街游行,卢泰愚也去游行,全斗焕去越南打过仗,卢泰愚也去越南打过仗。朴正熙遇刺,全斗焕发动“双十二政变”,卢泰愚擅自调兵进入首尔,为全斗焕奠定胜局。全斗焕为了镇压学生、工人运动,发动全国戒严,也是卢泰愚调动麾下600名官兵和4辆装甲车,包围中央厅,迫使总统和国务总理同意“非常戒严令”,为全斗焕“登基”铺路。也正是因为这次戒严,使得韩国军民冲突进一步升级,最终酿成了195人死亡、1472人受伤、24人失踪、 421人入狱的“光州惨案” 。

  全斗焕“退役”改当总统,开创“第五共和国”后,卢泰愚也“退役”步入政界,一路升迁,直到当上执政党“民主正义党”的代表委员,真正做到“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”,从“全斗焕的跟班”,变成了“全斗焕的接班人”。全斗焕干的破事,基本都少不了他,全斗焕分的好处,他也没少拿。对韩国民众来说,“双十二政变”、“光州惨案”,以及军政府独裁时期的种种暴行,全斗焕是主谋,卢泰愚就是帮凶。哪怕卢泰愚之后与全斗焕分道扬镳,甚至反目成仇,最后清算的时候,都跑不了他这一份。

  不过,虽然卢泰愚已经在军政两界混了三十多年,但在与全斗焕分手之后,才真正开始走出自己的道路。卢泰愚与全斗焕最大的分歧,不在分赃不均,而在于对大势的判断、和对路线的选择上。

  我们先来谈“大势”,帮大家梳理一下历史。一般来说,经历过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国家,都要经历军政府转变成文官政府的过程,这是大势所趋,我们要观察的,是什么因素,会影响这个过程的长短和形式。那么是什么影响了韩国的转变呢?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听这段历史。

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。这场战争造成的影响当中,有一点我们平时提得比较少,就是韩国扩军。战前,韩军人数还不到10万,到1953年停战的时候,已经猛增到59万。战后,李承晚就跟某小岛领导人一样,要“北进统一”,一度把军队扩大到72万。为了提高军队质量,他先后派了6700名军官到美国培训,远远超过文官。韩国的三个军人总统——朴正熙、全斗焕和卢泰愚,都是这波赴美的“外派生”。这就给之后韩国近四十年的军政权,打下了基础。

  李承晚这个人,乔治华盛顿大学学士,哈佛硕士,普林斯顿博士,外交和政治游戏玩得贼溜,可惜领兵不行,根本控制不住军队。而朴正熙,行伍出身,对部队的掌控力是够了,但他是个起兵造反的“乱党”,比李承晚更得位不正。朴正熙要坐稳“龙椅”,必然要更依赖拱他上位的军事利益集团。他也明白,这种依赖,不是长久之计,但三八线对面的威胁不减,他就只能继续强化这个集团的力量。为了照顾“多方利益”,他在上台后不久,提出要在常规军之外,再设立预备役。但计划一直没落实,直到1968年,31个朝鲜特务攻入青瓦台,令他大受震撼,这才下定决心。

  从结果来看,朴正熙通过经济建设,是把蛋糕做大了,但蛋糕没分好,导致在他执政后期,民怨沸腾,工运、学运不断。但从过程来看,他实际上是被分蛋糕的那把刀绑架了。只要外部威胁不减,这把妖刀攫取社会资源、自我强化的能耐只会越来越大。朴正熙遇刺,握刀的人换成了全斗焕,但刀还是那把刀,问题依然没有解决。所以,虽然全斗焕维持了韩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,但社会运动不减反增。这些社会运动,导致了三个后果。

  一方面,随着社会运动不断推进,各“民主派”变得更强大、更团结。另一方面,美国爸爸改变了态度。全斗焕变天,美国基本全程观望,就连“光州事件”,也采取了默许的态度。但全斗焕执政后期,韩国的社会矛盾集中爆发,政局混乱,全斗焕已经变成了美国的负资产。再加上奥运会近在咫尺,到了1987年6月,韩国爆发“六月抗争”的时候,美国直接禁止全斗焕出动军队,甚至向他施压,敦促他采取“民主化”措施。

  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全斗焕的军事集团内部出现了分裂。在全斗焕执政的几年里,“一心会”的规模不断扩大,新进入的血液,不断挑战元老的权威。1986年11月,全斗焕对手下说:“军队就是个奇怪的地方。我当上总统以后也惧怕军队……年轻军官的魄力很可怕”。这些他口中的“年轻军官”,与老一辈的观念不一样,对“民主化运动”的态度也截然不同。1987年,面对大规模示威游行,全斗焕仍试图强行镇压,但军中部分军官,既出于对民众的同情,也害怕全斗焕继续统治,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,于是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。

  这批军中的“温和派”,也需要一个领袖,来代表他们的利益和诉求,这个人就是卢泰愚。前面说过,卢泰愚是全斗焕死忠,但是在这个历史节点上,两人却出现了分歧。“六月抗争”爆发后,卢泰愚坦言,“无法确定动员起来的军队,究竟会站在哪一方”,“直觉告诉我,如果动员军队,政权只能垮台”。在他看来,美国的反对、社会力量的冲击,以及军事集团内部的分歧,已经让全斗焕的统治难以维系。再采取硬碰硬的方式,各方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,而且全斗焕也绝对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。

  这时候,卢泰愚的位置就非常微妙了。如果他继续站在全斗焕这边,温和派可能会投向民主派,事情很可能会演变成全斗焕带着军中强硬派势力,与民主派带领军中温和派力量,来一场内战。而如果他成为军中温和派的领袖,就能够利用自己“全斗焕钦定接班人”的特殊地位,协调军中的温和、强硬两派,再度将军事集团整合起来,与民主派代表的社会力量,进行可控的妥协。

  最终,卢泰愚选择了后者,而事情也正如他所预料的那般发展。1987年6月29号,作为民主正义党总统候选人的卢泰愚,在事先没有与总统协商的情况下,发表“6·29宣言”,接受了反对党所有的要求,包括修宪、保障舆论自由、赦免和恢复金大中的权力、年底举行大选等等。两天后,全斗焕宣布接受卢泰愚的建议。接着,卢泰愚和民主派领袖金泳三共同协商起草宪法,双方各让一步,执政党同意军队的政治中立,反对党则放弃清算 “光州事件”。同年12月的总统直选中,卢泰愚战胜金泳三、金大中,当选韩国首位真正意义上的“民选总统”。两个月后,全斗焕将政权和平移交给卢泰愚,从此淡出朝野。

  没有了全斗焕的影响,卢泰愚便走上了自己选的路。在“六月抗争”的压力下,卢泰愚妥协了,这个妥协,是真正的妥协,而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。作为总统,卢泰愚采取了一系列步骤,使新旧利益集团达成妥协。一方面,他先是稳住了自己人。在一开始,他并没有进行太多的人事变更。卢泰愚政府的25个部长,仍有7个是前军官。在他当选的前三年,军费依然上涨。另一方面,他稳步推进“民主化”进程,从制度上逐步断绝军队干政的可能性。

  在军事上,他公开表示,自己将会是最后一个来自军营的总统,将防止军事政变,纳入国防安全司令部的使命中,并将原本具有高度自主权的军队,置于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的控制之下,总参谋长则对国防大臣负责。卢泰愚还改变了高级官员的提升程序,将专业性作为更重要的标准,减少政治操纵的可能性。

  在经济上,卢泰愚把着力点,放在减少区域发展不均衡,打破地方主义上。他上任时就以“均衡发展”为四大国政目标之一,最重要的举措,就是制定了开发西海岸的计划。韩国有岭南地区和湖南地区。岭南地区指的是庆尚南北道,位于韩国东海岸。湖南地区指的是全罗南北道,包括了光州市,位于西海岸。朴正熙是岭南人,全斗焕是岭南人,卢泰愚也是岭南人。他们一手养大的军事利益集团,几乎都盘踞在岭南地区,所以岭南地区,自然就得到了军政府的大量政策倾斜,而湖南地区受尽打压,变成了“民主运动”的圣地。“光州事件”,表面是一场“民主运动”,底层矛盾之一,就是岭南官僚对湖南百姓的镇压。所以要把蛋糕分得好,改变军事集团与民主派之间的力量平衡,把西海岸的湖南地区发展起来,就是至关重要的一步。

消化一下:自称“姜子牙后代”的<a href=韩国总统,卢泰愚一生如何“荣辱参半””/>

  那么,该怎么发展西海岸呢?卢泰愚奉上了配套措施——“北方外交”。西海岸发展的关键,就来源于对岸的中国,所以“北方外交”的核心,就是改善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。除了发展经济,改善中韩关系的另一个重要作用,是稳定南北局势、减小外部威胁,给韩国裁军以及向美国要价,留出了空间。

 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卢泰愚分了三步:文化接触,经济交流,最后建立政治与外交关系。为了与中国搭上文化关系,卢泰愚甚至攀起了亲戚。1992年8月,山东的一位领导访问韩国,卢泰愚在会见中说“自己是山东人、姜子牙的后代”,希望能帮他寻根问祖。山东有关部门赶紧考察研究,您猜怎么着?还真确认了济南长清区的卢故城,就是卢氏宗族的发祥地。至于他是不是姜子牙的后代,这我们就没办法也考证一下了。你们看这两人长得像不像?不能说一模一样吧,只能说毫无关系。在卢泰愚执政时期,中韩经贸往来快速增长,双边贸易额,从1988年的10亿美元,增长到了1992年的64亿美元。对中国来说,与韩国建交,在地缘与经济上的好处,也逐渐超过了因中朝关系冷却而造成的损失。所以最后,中韩建交,水道渠成。

  军事、经济、外交,三方面的政策环环相扣、釜底抽薪,对阻断军人干政、稳定民主政权,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而军官们也渐渐开始明白,干涉政治是徒劳的,必须接受这种“政—军”关系不可逆的转变。卢泰愚履行“让军队政治中立”的承诺,不遗余力,甚至不惜损害了许多“自己人”的利益,在军中遭人嫉恨。

消化一下:自称“姜子牙后代”的<a href=韩国总统,卢泰愚一生如何“荣辱参半””/>

  反观民主派这边,却重新开始了对全斗焕的清算。迫于在野党的压力,卢泰愚被迫同意“五共清算”,一边向民主派提出,不得对全斗焕进行政治报复,另一边亲自劝全斗焕发表道歉声明,导致全斗焕与他反目成仇。不过,民主派仍不放过全斗焕,在卢泰愚卸任之后,对他和全斗焕发起政治清算,将二人送上了法庭,用一场“世纪大审判”,让全民称快。

  卢泰愚的前半生,与全斗焕密不可分。“光州惨案”,给韩国民众留下了抚不平的伤痛,也让他们对作为全斗焕帮凶的卢泰愚深恶痛绝。卢泰愚的后半生,致力于推进韩国的去军事化进程,得罪了大批军政府的既得利益者,韩国的精英阶层中,对他恨之入骨的人,也不在少数。然而,正是在他手中,韩国完成了从军政府到文官政府的转型,跨出了“民主化”过程中质的一步。更重要的,正是由于他,新老军事精英之间,才达成了妥协,而作为整体的军事集团,方能与代表新兴社会力量的政治、经济精英之间达成妥协,主动交权,让去军事化的进程,能以少流血的方式,渐进、可控地完成。他执政期间的内政和外交政策,大幅削弱了军事利益集团,为金泳三肃清“一心会”,将军事力量牢牢限制在国家制度框架内创造了条件。“第六共和国”的出现是注定的,可是达到这个目标,韩国究竟是“硬着陆”,还是“软着陆”,卢泰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。卢泰愚的一生,荣辱参半,有功有过。韩国的百姓、精英都不喜欢他,甚至不愿意谈他,但历史会做出公正的评判。他在遗言中说,可以为伟大的祖国和国民服务,他感到十分荣幸和感激,将虚心接受自己的命运。他希望国民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及过错予以宽恕。我们在这里也希望,在未来的某一天,他的这个愿望,能够实现。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韩国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韩国服务器网联系。

[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