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服务器

韩国和秦国同时开始变法,为啥一个统一六国,另一个惨遭吞并?

  秦王政十六年(公元前231年),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正式打响。这年,秦军攻占韩国战略要地南阳,次年由内史腾率军攻占韩国都城新郑,俘虏韩王安,这个存在了近200年的诸侯国被吞并,变成了秦国的颍川郡。

  在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中,关于赵国、楚国、齐国、魏国甚至弱小的燕国被灭亡过程,都有比较详尽的记载,唯独韩国被秦所灭的过程非常简略,全文也就30多个字:

  王安五年,秦攻韩,韩急,使韩非使秦,秦留非,因杀之。九年,秦虏王安,尽入其地,为颍州郡。韩遂亡。

  那么问题来了,韩国怎么说也是战国七雄之一,难道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?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被消灭的?又是为什么走向了灭亡的命运?想要说清楚这些问题,首先得介绍一下韩国的崛起。

  <a href=韩国和秦国同时开始变法,为啥一个统一六国,另一个惨遭吞并?”/>

  韩国的前身是晋国的韩氏卿族,在知伯被韩赵魏三家联手消灭后,晋国公族实际上变成了韩赵魏三家的傀儡。韩康子和韩武子去世后,韩景侯继承韩氏卿族,并于韩景侯六年,和赵魏两家一起被周王室正式册封为诸侯。这一年是公元前403年,也是《资治通鉴》采用的春秋和战国时代分界点。

  韩景侯创立韩国之后,一共传了六代人,基本都在原地踏步,直到公元前362年,韩昭侯即位,韩国才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。值得一提的是,韩昭侯和秦孝公的即位时间只相差1年,两人几乎是同时开始进行变法,秦孝公重用商鞅,韩昭侯重用申不害,只是最终的结果天差地别。

  秦国的商鞅变法很成功,这里就不详细说明。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看起来很成功,实际上没有起到质变的效果。申不害是郑国人,韩国灭掉郑国后,他就变成了韩国人,并做了一名普通官员。

  <a href=韩国和秦国同时开始变法,为啥一个统一六国,另一个惨遭吞并?”/>

  韩昭侯四年(前359年),魏国出兵攻韩,大军兵临城下,韩昭侯召集大臣商议退敌之策,名不见经传的申不害建议,韩昭侯应该拿着圭(臣子见天子时拿的玉器,表示绝对服从和尊重)去拜见魏惠王。

  申不害的建议提出后,迅速遭到了韩国公卿贵族的批评,认为他没有尊严,只懂得低三下四求人。申不害表示,韩国实力太弱,硬拼没有胜算,牺牲韩昭侯一人的尊严,能够保住数万人的性命,还能够赢得天下的同情,这难道不值得吗?

  韩昭侯随即采纳了申不害的建议,成功避免了一场战争,也正是从那时开始,申不害得到重用,逐渐成为韩国朝堂举足轻重的人物。我们都听过《围魏救赵》的故事,但只知道这是齐威王、田忌和孙膑三人做出的战略决策,实际上在这场战争中还有韩国的参与,申不害也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
  <a href=韩国和秦国同时开始变法,为啥一个统一六国,另一个惨遭吞并?”/>

  公元前351年,申不害正式出任韩国国相,开始进行变法革新。申不害和商鞅都是法家学子,但是主攻方向不同,申不害的改革主要以“权术”为基础,强调君王驾驭臣民的能力,并不像商鞅那样把法治贯彻到每一个地方,上到君王下到百姓,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令行动。

  因此,商鞅的变法能够彻底改变一个国家,而且留下了一套可以沿用数百年的完整制度,让秦国能够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富强道路。申不害的变法只是让韩国国君以及统治阶层的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,对于弊政、制度缺陷并没有进行改革。

  韩国的富强只取决于那几个人,一旦主管国政的不是他们,国家没有可以沿用的制度,很快就会恢复老样子,变法的成果也就不复存在。可以说,韩国本有机会像秦国一样崛起,但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。

  <a href=韩国和秦国同时开始变法,为啥一个统一六国,另一个惨遭吞并?”/>

  在这种情况下,韩昭侯和申不害去世后,韩国迅速衰落,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国家。除了变法不够彻底之外,韩国衰亡的另一个原因是地理位置太差。

  韩国的西方是秦国,东方是魏国和齐国,北方是赵国,南方是楚国,被夹在众多强国中间,再加上地盘很小、资源匮乏,发展空间十分有限。在秦、赵、楚、齐等国纷纷向四周扩张的时候,韩国只能龟缩在小小的一块土地上,时刻为强国的攻伐提心吊胆。

  <a href=韩国和秦国同时开始变法,为啥一个统一六国,另一个惨遭吞并?”/>

  其实从一开始,韩国的地理位置局限性,就注定他们不可能统一天下,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刻,已经实属不易。当秦国彻底变强之后,东出就成为他们统一天下的先导战略,再加上范雎提出的“远交近攻”策略,距离秦国最近的韩国成为头号打击对象,于是就发生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歼灭战。

  公元前294年,秦国吞并韩国武始、新城等地;

  公元前293年,秦将白起率军在伊阙之战大败韩魏联军,斩首24万;

  公元前290年,秦国迫使韩国割让武遂,轻松夺取200里土地;

  公元前264年,秦将白起率军攻占陉城,斩首五万;

  公元前263年,秦将白起率军攻占太行山以南地区;

  公元前262年,秦国占领野王,切断上党郡和韩国的联系,由此引发了秦赵长平之战;

  在秦国接连不断的打击下,韩国国土不断丢失,地理劣势进一步加重。公元前254年,韩王为了“保命”,不得不亲自前往咸阳拜见秦王,乞求秦国暂时停止进攻。然而仅仅5年之后,秦庄襄王任命吕不韦担任丞相,秦国再次把矛头对准韩国,派兵夺取成皋、荥阳,顺便消灭了东周王室,然后将此前的宜阳合并起来,建立了三川郡。

  从那之后,韩国其实已经沦为秦国的附属国,秦军每次东出的时候,都会把三川郡作为前方根据地,韩国君臣敢怒不敢言。此后几年,秦国又相继攻占韩国和魏国大片土地,并在魏国的濮阳建立东郡,和三川郡相连。这样一来,秦国直接和齐国接壤,并且横向切断了中原腹地,对魏国和韩国形成包围。

  <a href=韩国和秦国同时开始变法,为啥一个统一六国,另一个惨遭吞并?”/>

  事情发展到这个局面,韩国想通过战争击败秦国夺回土地,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,那么他们仅有的办法,就是通过外交手段继续和秦国抗衡。很不幸的是,在这方面,韩国也做得很差劲。

  韩国和秦国交往的过程,可以用现代流行语来形容,就是“又菜又爱玩”,经常出现在战场上被秦国打败后主动求和,却又私下联合其他国家,想从背后偷袭秦国的做法,其结果就是再次遭到秦国痛击。尽管如此,韩王还是不长记性,始终在秦国和关东各国之间摇摆,给人一种见风使舵的感觉,这样的国家不衰落,简直天理不容。

  外交最忌讳的就是不讲诚信、首鼠两端,虽然可能会得到短期利益,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,韩国历代国君的做法,只会不断给自己挖坑,最终创造一个巨型坟墓。事实证明,韩国的外交彻底失败,无论是早期的申不害还是后来的韩非,都没能拯救韩国,他们也成为第一个被秦国吞并的“战国六熊”。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韩国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韩国服务器网联系。

[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